一、断奶过程中
1. 液体饲料(牛奶/代乳品)的减少
逐步减量法:在计划断奶前1-2周开始,逐渐减少牛奶的饲喂量或饲喂次数。
例如:从每天喂2次,减少到1次;或者保持2次,但每次的量减少一半。
目标:在断奶结束时,让小牛的消化系统不再依赖容易消化的牛奶,而是被迫去消化开食料。
2. 固体饲料的强化
高质量开食料:
特点:适口性好、易消化、营养全面(蛋白质含量18%-20%,能量高,含有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)。
饲喂方法:始终保持新鲜、充足。每天清理剩料,更换新料。可以少量多次添加,以刺激采食。
优质干草:
作用:促进瘤胃发育,帮助建立微生物群落。但不宜过多,否则会影响开食料的采食量。
选择:选择柔软、洁净的禾本科干草(如燕麦草、羊草)。豆科干草(如苜蓿)蛋白质高,但初期过多易引起胀气,可少量提供。
3. 饮水的保障
断奶后必须提供清洁、充足、随时可饮的温水(尤其在寒冷季节)。
缺水会严重影响开食料的采食和消化,并导致脱水。
二、断奶后的饲养管理
断奶后的2-4周小牛仍然脆弱。
1. 分组管理:
将体型、年龄相近的断奶小牛分在同一组,通常每组5-10头,不宜过多。
这样可以避免“大欺小”,便于管理饲喂量。
2. 日粮过渡:
继续饲喂之前的开食料至少2周,不要立即更换。
如果需要更换饲料,必须有一周以上的过渡期,将新料按比例逐步掺入旧料中,避免换料应激。
3. 逐步引入TMR(全混合日粮):
当小牛能稳定采食2公斤以上的开食料后,可以开始逐步引入为育成牛设计的TMR日粮。
初期以开食料为主,TMR为辅,逐渐增加TMR比例。
三、密切关注
1. 观察采食量和饮水情况:这是判断健康的第一指标。采食量下降是问题的早期信号。
2. 检查粪便:正常的粪便应呈糊状或成型软便。如果出现水样稀便,说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或疾病,需及时查找原因(可能是饲料问题、应激或感染)。
3. 观察精神状态:健康的小牛活泼、眼神明亮、被毛顺滑。精神萎靡、弓背、被毛粗乱是生病的表现。
4. 环境管理:
卫生:保持圈舍干燥、清洁,定期清理粪便,减少病原菌滋生。
通风:保证空气流通,但避免“贼风”直吹牛体。
密度:提供足够的空间,避免过度拥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