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羊被毛状况是判断其是否健康的比较直观的指标之一。
健康状态:健康的牛羊,其被毛应该光滑、顺滑、有光泽、紧贴身体。
不健康状态:
毛发粗糙、无光泽、蓬乱:通常是营养不良(缺乏蛋白质、矿物质或维生素)、寄生虫感染(体内外寄生虫消耗营养)或慢性疾病的信号。
局部脱毛或毛色异常:可能指向皮肤病(如真菌、螨虫)、过敏或内分泌失调。
预防是解决被毛问题的关键,通过良好的管理可以避免大多数问题。
1. 营养管理
蛋白质: 毛发的本质是角蛋白,缺乏蛋白质会导致毛发生长缓慢、干枯、易断。确保豆粕、苜蓿等优质蛋白的供应。
能量: 足够的能量是保证所有生理功能(包括毛发生长)的基础。
矿物质:
锌: 缺乏会导致皮肤增厚、皲裂、脱毛,被称为“锌缺乏性皮肤病”。
铜: 缺乏会导致毛发褪色(特别是黑毛变灰白)、粗糙卷曲。
硒 & 维生素E: 缺乏会影响机体抗氧化能力,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退化,间接影响皮肤健康。
碘: 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,引起被毛稀疏、脱落。
维生素:
维生素A: 维持皮肤上皮细胞的健康,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、鳞屑增多、被毛粗乱。
B族维生素: 参与能量代谢,对皮肤和毛发生长至关重要。
解决方案:使用优质的牛羊舔砖,确保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全面供给。
2. 寄生虫控制
寄生虫是导致被毛问题的常见原因。
体外寄生虫:
疥螨、痒螨: 引起剧烈瘙痒、脱毛、皮肤增厚结痂(疥癣)。
虱子、蜱虫: 引起瘙痒、皮炎,并可能传播疾病。
体内寄生虫:
线虫、绦虫等: 与宿主争夺营养,导致营养不良、贫血,表现为被毛粗乱、无光泽。
预防方案:
定期药浴或喷淋: 使用伊维菌素、阿维菌素、敌百虫等药物进行群体驱虫。
定期内服驱虫药: 使用苯并咪唑类、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药,通常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。
环境消毒: 清理圈舍,保持干燥,减少寄生虫卵和幼虫的存活。
3. 环境与饲养管理
保持清洁干燥: 潮湿、污秽的环境是真菌和细菌滋生的温床,容易引发皮肤病。确保圈舍排水良好,垫料干净。
提供充足光照和通风: 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天然杀菌作用,良好的通风能降低环境湿度。
避免拥挤: 降低密度可以减少寄生虫和皮肤病的接触传播机会。
提供蹭痒设施: 设立坚硬的蹭桩,可以帮助牛羊自行清除部分体表寄生虫和皮屑,促进血液循环。
